高三語文2009年高考復習總結
 雙擊自動滾屏 發布者: 發布時間:2010-4-5 閱讀:17409

 

高三語文2009年高考復習總結

高三語文集備組   林美玲

 今年是福建課改后的第一年高考,課改理念注重知識的實際應用,所以我們在復習過程中應該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側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故要精心設計總復習各個階段的教學內容,夯實基礎知識,力求把每一個專題講清講透,并輔以練習測試鞏固提高,對所涉及的語文考點進行梳理,同時適當補充和延伸。針對今年的總復習備考實際工作,為總結今年語文高考的得與失,高三集備組做如下總結:

一、文言文閱讀

分析歷年高考試題,我們就會發現,文言文的考查,無論是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文句理解,還是翻譯語段、默寫名篇,無一不是源自于課內,幾乎歷年的考點設置,都可以從課本中找到相關聯的知識點?梢,學好課本,鞏固基礎知識,是關鍵。這就勢必要求我們在復習時一定要按照得法于課內,應用于課外的原則,充分落實好考試說明中要求的實詞、虛詞等知識點的用法。      

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加強對課本的復習。在高三上學期,師生共同逐篇復習課文,即復習必修一至必修五課本中的文言文單元。在課上復習時,要拎出要領,觸類旁通,注意知識前后聯系,總結規律,授之以漁。所以,這一復習過程中,一定要突出重點,做到每課有得,充分體現知識體系的連續性相關性和取法于課內、應用于課外的精神。只有如此,才能從量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躍,才能從淺表的熟識達到深層的理解進而從容的運用。復習之后則必須加強針對訓練促進復習,學生通過做配套練習,來鞏固復習成果。

演練高考,學以致用復習課本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得心應手遷移知識的運用能力。這種能力具備與否,或者說,能不能有效的發揮出來,最終體現在對試題的解答上。所以,面對高考,夯實基礎之后,就需要解決學以致用的問題。高三下學期,在這方面做一下集中訓練,以便使學生能夠有效的把課本知識運用起來,游刃有余的去解決問題。這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把握文言文整體閱讀策略

第一步:整體閱讀。通讀,瀏覽或跳讀全文,大致了解文言選段的文體。如果是記敘文,要弄清何時何地何人何事,結果如何。這時切忌不要寄希望于一遍能讀懂全文,片面糾纏于個別難懂的字句,而應該暫時放過它們,只在文中相應地方用圈點法進行標注便可。

第二步:善于借助,揣摩文意。首先要善于借助文段的題目,文段的注解和出處,加深對選段文意的理解;其次是要善于借助題干和選項,最關鍵是要利用好實詞解釋題和選擇題最后一題的對文段內容的概括和分析題。因為這些都是選擇題,選項中錯誤的只有一項,而且文意分析題中即使錯的也是小問題。利用好了實詞解釋題,文中部分難懂的詞語意思可以迎刃而解;利用好了文意分析題,就能夠比較明確的了解全文內容。

第三步:重讀課文。經過前面兩個步驟,考生對文段內容已經能夠理解七到八成,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讀的時候,就能從更高層次上認知全文,同時也能對前兩步出現的偏差做出糾正。如果碰到比較難的語段,還要反復通讀,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前后推敲,整體把握,調用各種手段,前后推導,走完解讀過程。比如遇到個別難以判斷意義的實詞,就應該根據具體語境,聯系上下文,運用字形分析法或對該詞所在語句進行句法分析,從判斷該詞詞性的角度來推斷出它的準確意義。

二、做好文言文翻譯題

1、  把握文言文翻譯原則:

1)、譯文要做到”“ ”“ 。,即準確無誤,忠于原文,不隨意增減內容和改變風格;,即文字順,語意明確,行文規范;三是要做到,指文句流暢,具有文采,準確、鮮明、生動。

2)、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直譯是指按原文逐字逐句對照翻譯,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和表達方式。意譯是指按原文的大意翻譯,即允許在內容不走樣的前提下,用合適的話和表達方式表示。這兩種方法可以單用,也可以兼用,視原文情況而定。凡是遇到古今異義、詞義通假、詞序顛倒、句式特殊的句子,直譯后語意不通順,表達欠準確,則可練習上下文,適當用意譯。

2、  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方法。翻譯時,先要讀懂原文,綜合運用學過的古代漢語知識,理解詞義,弄懂句意,理清層次,了解寫法,掌握原文的概貌,還要了解原文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境遇。翻譯時可采用"留、換、補、刪、調、貫"六字法。語句翻譯完成后,再回頭檢查一遍,看看有沒有漏譯,語句是否通順。

 三、掌握必要的文言文應試策略

    高考試卷,不僅考查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考查學生的應試能力。因此,掌握必要的應試技巧,就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文言文中,有哪些答題技巧呢?
   
實詞釋義類題目答題技巧:1、從解題方法上看,最簡單的莫過于將各個解釋放入各自的具體語境中去貫通文意,解釋準確而無滯礙之處者即為正確答案。2、如果設置選項的實詞中有學生不熟悉的生僻詞,那么對這個詞的解釋一般就是正確答案,它只不過是干擾項罷了;反之,如果設置選項的實詞是常用詞,題中給出的解答又正好與現代漢語的常見用法吻合,一般情況下,這類選項有可能就是錯的。3、有的實詞詞意在文中根據自己對該詞所掌握的用法無法正確解釋,就應該考慮它的通假或活用情況。

虛詞用法類題目答題技巧:1、掌握虛詞的關鍵,是要熟記常用虛詞的基本意義和主要用法。的考試說明中要求我們掌握的18個虛詞的基本用法一定要記住。2、要牢記文言虛詞的固定格式。如孰與”“然則”“奈何”“……之謂也等等。

性格表現題答題技巧:1、解答此題的基本思路:將幾個例句逐句進行分析,篩選出符合題干要求的例句,然后再對照編組情況來判斷正誤。建議先找不能表現題干中要求的任務性格的選項,用排除法選擇。2、要注意審題,例如如果題中問的是全都直接表現某某人熱愛國家、不畏強敵的言行的一組是哪項,有些考生往往忽略直接言行這樣的重要詞語,造成所答非所問。

對文段內容的概括分析題答題技巧:1、注意區分作者觀點態度所述事件、所主,這是做此類題的大忌。2、要尊重原文,實事求是,不要主觀臆斷,不要隨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內容。3、有時作者的思想觀點分散在全文各處,需要適當的概括綜合,才能全面、準確的反映作者觀點態度的全貌。遇到這種情況,切忌以偏概全,只見數目,不見森林。4、作者的觀點態度有時表現得含蓄、曲折,這就要注意挖掘有關詞語的隱含信息。

二、古詩鑒賞

學生在初高中階段己接觸過大量的古詩詞,特別是通過對高中選修課程《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的學習,對詩歌鑒賞具有一定的能力。因此,在復習階段,重點放在對鑒賞方法與答題技巧掌握方面。

對于古詩鑒賞部分,要掌握基本做題步驟,我在教學中用一、二、三、四、五“套”之法。即實際訓練中注意五步解體法,第一步、看題目、作者、注釋;第二步、解讀詩詞字面義;第三步、找出并悟意象;第四步、聯想、想象,進入意境;第五步,明確問什么,套答題模式。做好了這五步就可進一步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表達技巧等;最后組織語言、恰當表述就能很好地完成此題的任務。下面具體說明之。
  。很多時候,讀了題目,就可以了解詩歌的大意,如高考考過的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題目中的就是詩的一、二聯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所寫環境的特點的體現。而且,有時題目就是作品的眼睛,它往往能告訴我們詩歌的主題,內容及作者的感情。如《春夜喜雨》中的字表達出作者的喜悅心情。其次,從看作者來說涉及到知人論世的鑒賞方法,如果是陌生的作者其生平經歷不會影響對作品的賞析,如果對賞析有影響會以注釋的形式告訴我們,如果是熟悉的作者,我們須聯系其生平經歷,從而知人論世,解讀作品思想內容及風格等等。再次,看注釋,注釋是鑒賞中最值得注意的內容,它往往是出題人給你的暗示?山榻B寫作背景,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可介紹相關詩句,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其意境;可介紹作者,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等等。一般來說這些注釋與答案緊密相關。如08年安徽卷中注釋里的是南宋軍事要地、“ 以忠義自任,曾率軍抗元。兵敗后隱居福建一帶,后被元人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等詞語成為答案關鍵,我們看一下高考參考答案,就可以發現它與這些注釋的密切關系。從高考的趨勢來看,非名家作品考查可能性的增大也讓我們更加注意注釋的作用。 
    
。解讀詩詞的字面義。這一步也很重要,要逐字逐句的看懂每句詩的字面義,包括弄清活用、明白用典、明確句式特點等。
  。 悟意象。

。再通過聯想想象進入詩歌的意境。

意象是寄托詩人情感、構成詩歌意境的載體。如果要理解詩歌表達的情感,把握詩歌的表達技巧,那就必須先把握意象,參透詩的意境。在這里很多傳統意象具有特定的意義,引導學生整理,可以快捷地解題。不同的意象構成不同的意境,但意境的內涵又超越意象。意境傳遞了整首詩的氣氛,直接表達了詩人的情感。當然,在詩歌的鑒賞中還要幫助學生有適當的知識儲備,了解常見體裁的特點,掌握基本的表達技巧,明確一般的風格流派等等。這些都是要讓學生掌握,讓學生掌握基本術語,要說行話,答題更專業。否則答題時就往往會出現心中有所思口中不能言筆下寫不出的情況。
    
五、“套”。通過前面四步對詩歌內容、思想、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來學生就要看題目,明確問什么,是欣賞意象,還是意境等等,然后套用詩歌鑒賞答題模式。我們在教學中把詩歌?嫉哪J椒譃榱N,提供每一種模式的提問方式,提問變式及答題模式,明確每種提問方式答題步驟。訓練時要求學生嚴格按照答題模式、答題步驟答題。

三、文化經典閱讀

《論語》、《孟子》是記錄先秦儒學思想家孔子和孟子的言行的書,這兩部書不僅是中國古代的儒家經典,也是中國古代的文化經典。它們淵旨奧義,源遠流長,讓后人取資不盡,是古代典籍中的精華。

一、教學方法

(一)重視誦讀

1、誦讀的作用

所謂誦讀是從字、詞、句到段、篇,從文字到語音、語義,從表層到深沉含義,到潛在情味的全面感知。教師的任何講解、分析都不能替代學生自己對課文的體驗和感受。

第一、通過誦讀正音識字,規范語言。只有通過反復誦讀課文,才不至于讀望天書,曲解文字詞語涵義,才更有利于掌握大量文言實詞虛詞,為日后獨立閱讀文言文作準備。

第二、利用誦讀識字背誦,積累名句名篇。這是學生提高語言素養重要手段,我們必須讓學生花大力氣去誦讀,熟讀成誦。

第三、借助誦讀理解內容,培養語感。養成反復誦讀,潛心揣摩以明達文意的習慣。

《論語》、《孟子》的語言各具特色,都適合學生誦讀。從讀入手,讓學生在讀中慢慢的感受文中所蘊涵的意義:一方面能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另一方面則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相信這樣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誦讀的方法

第一、誦讀的形式要靈活多變。一般來說,誦讀方式可分為領讀、齊讀、分組讀、分角色讀、自讀等形式,教學中應以自讀為主,在學生讀的過程中,老師可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第二,重視教師范讀。成功的范讀,本身就是對學生誦讀的指導。

(二)教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講解時注重貼近生活,讓學生明白儒學講的就是關系到自己的事情,關系到自己家庭的事情,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今年高考“文化經典閱讀”題中重視實際聯系,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應關注時代,側重發掘古典思想的現代價值,通過展示孔、孟思想在中華文化中的價值與影響,結合現代社會關注的價值觀念,引發學生思考古典思想的現實意義,思考古典思想應如何經過現代思想的批判而重新得到辯證的肯定,思考從古典思想中獲取人文力量的重要性。
(三)與必修課程的教學相結合。我在教學中,注重將《論語》和語文課本的內容結合起來。我有意識地從儒家思想的角度帶領學生觀照以前所學的傳統篇目,使他們得到了全新的理解。

(四)注重學生語文基本能力的訓練。我在上課時,還注重訓練學生文言文斷句、翻譯、理解的能力。

1、訓練學生文言文斷句:通過一些例子進行訓練。

例如: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注釋】色難:色,臉色。難,不容易的意思。

2、翻譯能力:要求學生能根據課下注釋來翻譯,并抽出一些典型句式進行課堂練習。通過高考總復習翻譯專題訓練,學生具有一定的翻譯能力。

(五)調動學生思維,激發探討熱情。我盡量調動學生,讓他們爭辯、探討。

例如: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也: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思考】案例:191954火燒趙家樓事件發生,萬人諾諾,一士諤諤。只有梁漱溟一人持不同看法“必須對北大學生中的縱火犯提起公訴,然后在法庭上特赦;無公訴,不足以維持法治尊嚴,無特赦,不足以體恤學生的愛國熱情。

分析:你覺得火燒趙家樓的學生是不是屬于“君子之過“?梁漱溟的意見呢?

二、高考復習方法

本試題注重對文化經典閱讀材料內容的理解。要求能夠從閱讀材料中篩選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進行分析和概括。不要求翻譯。對古代文化經典閱讀材料內容的理解,用單項選擇題的方式考查;對作者觀點態度的分析、概括和評價,用簡答題的方式考查。

(一)了解《論語》、《孟子》的基本思想。

《論語》的基本思想:1、仁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2、孔子主張。3、在教育方面提出有教無類思想。
《孟子》的基本思想:1、仁政學說。2、民本思想。3、性善論。4、義利觀。5、與民同樂。。
這方面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已掌握,到復習時可簡單化。學生可閱讀高考配套復習材料,加以鞏固。
(二)掌握答題方法
1、讀懂選文的文字意思
這是解題的前提。試題雖然對翻譯考查不做要求,但理解文意還是要對原文的字面意思有較為準確的把握,所以答題之前應簡單地疏通一下原文,基本把握大意,否則易使之偏頗。對古代文化經典閱讀材料內容的理解,用單項選擇題的方式考查,其選擇項具有提示和導讀功能,幫助學生理解原文,降低了文化經典文本閱讀的難度。因此對選擇項要仔細閱讀,有時可在選擇項中發現矛盾之處,可用排除法。
2、結合兩部經典的總體思想對選文進行分析概括。
(1)    試題選文體現的就是他們的基本思想觀點。
例如:2007年福建省高考語文科考試說明
閱讀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題。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月‘我能為君辟土地,充府庫!山裰,無變今之俗,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問:孟子在文中提出一個什么主張?(用自己的話回答) 
這題答案是 “孟子主張只有實行仁政,國家才能長治久安!边@個答案回答的
就是孟子的基本思想。對這類試題,只要將已掌握的要點答進去就可以得分。

(2)    試題選文體現的思想觀點與全書的基本思想觀點有密切聯系。這就需要

學生把握好兩方觀點之間的聯系進行作答。

(3)    試題選文體現的思想觀點與全書的基本思想觀點沒有直接聯系。

這時學生首先需要把全書的基本思想觀點作為一個解題的引路者,啟發自己的思路。其次,將全書的基本思想觀點作為答案的檢驗,即所答的內容不能與基本思想觀點相矛盾。

3、掌握主觀題主要題型

1)、兩部作品交叉閱讀比較。

例如2009年泉州市普通高中畢業班質量檢查語文試卷

閱讀下面《論語》《孟子》選段,完成后面題目。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

孟子曰:“曾子養曾皙,必有酒肉;將徹,必請所與;問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養曾子,必有酒肉;將徹,不請所與;問有余,曰‘亡矣’——將以復進也。此所謂養口體者也。若曾子,則可謂養志也。事親若曾子者,可也!保ā睹献印るx婁》)

問:如何做到“孝”?請結合上面的選文,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要做到“孝”,既要懂得“養”父母(“養口體”),讓父母衣食無憂;更要懂得“敬”父母(“養志”),尊重、滿足父母的意愿。
在做此類題型時,應找出兩部作品的異同點。
2與現實相融合。
例如:福建省普通高中2009年畢業班單科質量檢語文試題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問:結合上面的選段,聯系實際,談談你對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這句話所表現的孔子思想的理解。                 
答案: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認為君子不應總是為自己的物質享受而奔波,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的完善。這在當前還有教育意義,現在物質比古人豐富了,但也不能過分追求物質享受。
    這里就把孔子的觀點與我們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了,這也是一種考試的方向。

                    

四、現代文閱讀

在這一部分的復習中我們主要落實這幾個方面:

一、明確考綱要求

老師要明確考綱要求,學生也要心中有數,主要抓住這幾點:篩選、整合、分析、歸納。

二、把握文體特征

明確文體特征,把握文體特點對于學生更好地解讀文章有著指向性的影響。因此

在復習中我們反復強調文體特征,論述類文本主要特征: (1)議論性較強 。(2)觀點鮮明。(3)材料涉及面廣。大多涉及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教育學、歷史學、文化學、語言學、文藝學、美學等學科。因此在解讀論說類文章時,應先明確文章的觀點。

三、牢記解題原則
1. 整體把握,以文解文。
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理解文章必須放眼全文,整體把握,不可執其一端或斷章取義而曲解文意。同時,一篇文章也是一個自足體,問題從文章中產生,答案也一定隱藏在文章中。因此解題時要時刻記住從文章本身去思考,去搜尋答案,以文解文,切不可主觀臆斷。
2. 讀懂題目要求,明確答題角度。
好的設題,題干本身就會提示閱讀區間、解題思路、答題角度,所以必須認真閱讀題目,確定好思維角度,不能文不對題,答不對問。
3. 盡量從原文中抽取詞句,組織答案。
前面說過,一篇文章本身是一個自足體,答案總是隱藏在文中并通過一些詞、句表現出來,而且往往用文章本身的詞句組織答案表述最準確。事實上,每年高考卷提供的參考答案,大多是用閱讀材料中的詞句擬定的。即使有一些題明確要求用自己的話回答,也是對材料中有關詞句的組合。
四、掌握解題步驟
第一步,讀文章,邊讀邊概括每段內容。
我們要求邊讀邊概括每段內容,劃重點語句,以便對每段內容有個大致印象,從而大致了解全文內容、中心和結構層次,為后面的第二步做好準備。
善于抓住四種關鍵語句:①直接宣布新觀點、新理論的句子。②闡述上述內容的正確性、合理性,體現論據的句子。③對上述內容進行肯定或否定評價的句子。④關鍵性語句,如各段的起始句、收束句、結論句、過渡句。
第二步,按順序答題。
根據命題原則,擬題人總是先呈現涉及材料局部內容的題,后呈現需整體把握材料的題。
1、選擇題:對照原文,咬文嚼字審選項 
2、對涉及材料局部內容的題,可采取以下解題步驟:
1)分析題目要求,明確答題角度。
2)確定有效閱讀區間。(有第一遍閱讀思考作基礎,便能很快確定)
3)提取有關詞句,組織答案。
   3、對于需整體把握閱讀材料的題,應采取的解題步驟是:
1)分析題目要求,明確答題角度。
2)整體把握材料,明確材料中心,以此作為答題的基礎和出發點。
這一步容易忽視,又比較重要。對于一篇文章來說,作者所選取的一切材料,所使用的一切手法和技巧,都是為文章中心服務的,都是為了更好地表達中心。所以,只要是針對全文設問,不管是從哪個角度設問,文章的中心都是答題的基礎和出發點。
3)瀏覽全文,確定信息點,提取有關詞句組織答案。
第三步,回讀全文,檢驗答案的準確性。
伴隨著對各題的解答,應該說,我們對閱讀材料已有了相當的理解。這時可帶著自己的理解回觀全文,檢驗我們對相關問題的理解與原文是否有矛盾沖突之處,如果有,可就矛盾之處再次思考,以修正答案。
                        五、選做題部分
2009年福建高考語文首次有了選做題,這部分的閱讀包括兩種文章:文學類文本、散文類文本閱讀,這一部分是學生比較薄弱的部分,針對具體情況我們在復習中主要落實這些方面:
一、明確考綱要求
除了現代文閱讀要做到的幾點外,這部分多了鑒賞、評價、探究等要求。
二、把握文體特征
把握文體特征對于這兩類文章的閱讀同樣重要。比如散文,賞析時就要弄清各類
散文的特點。敘事散文所記之事一般較為平凡,講究以小見大,形與神的關系尤其值得注意;寫景散文注重情景交融,其中重要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融鑄于景中的居多;詠物散文最鮮明的特點是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都被賦予了象征意義,因此,我們賞析此類散文,必須盡可能地體味象征手法,理解其深層含義。又如在小說復習中,我們要求學生牢記小說三要素,以及由此延伸出各大要素的作用,這樣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就能有理可依。
三、歸納解題方法
1、對于在練習、考試中常見的題型,我們進行了歸納,分析答題思路,答題方向。
比如在解讀傳記類文本時,常遇到一種題型:次要人物的描寫對傳主所起的作用。在分析中讓學生明確次要人物是為塑造傳主形象服務的。大致有兩種情況:一是對比,反面襯托傳主形象,一般是對同一事件二者間存在不同的看法。二是烘托傳主形象。答題時可先分清是哪一種情況,然后再結合具體的文章,組織語言進行回答。又如小說閱讀中,常遇到一種題型:分析小說環境描寫的作用。首先要先分清是自然環境描寫,還是社會環境描寫,明確它們在小說中起到的一般作用 ,然后結合文章,組織語言進行回答。

2、難點的突破,鑒賞評價、探究題是這部分試題中的難點。鑒賞評價能力、探究能力是閱讀能力的較高層級,屬于創造思維。對文章的思想內容進行評價鑒賞、探究,就是要求閱讀文章后,能夠判斷文章觀點是否正確,認識是否全面,論述是否透徹,感情是否健康,對讀者有什么有益的啟示,在今天有什么現實意義。要正確評價鑒賞、探究文章的思想內容,關鍵在于要有正確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要用唯物辯證的發展的觀點、聯系的觀點、一分為二的觀點去看問題,不能片面、孤立、靜止地看問題。

鑒賞評價、探究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必須做到這幾點:①在文“內”充分挖潛。要對作品本身內容有準確的把握,不僅要把握作品直觀顯現的內容,而且要弄清作品隱含的內容,這是鑒賞評價的首要工作,其實就是弄清對象。②在文“外”大膽引聯。就是圍繞作品作相關、相似的引申或聯想。有些寓意相對豐富深刻的作品,要聯系時代背景、作者情況及其它相關資料,將其置于特定的氛圍中才能對其正確認識評價;有些作品只有通過多方引申聯想,才能在動態中,在縱橫比較中評價它?傊獯疬@類題目仍然要做到立足文本,切忌以偏概全、求全責備、主觀臆斷。

以上總結,提供給語文組同仁參考。因時間匆促,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歡迎老師們批評指正。
 
 
| 打印本頁 | 關閉窗口
Copyright © 福建省長樂高級中學 由福州鑫偉博網絡技術支持
地址:吳航街道和平街210-2號 郵政編碼:350200 聯系電話:28802140
精品视频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人成视在线观看不卡,国产免费破外女真实出血视频,亚洲无线观看国产高清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